記者8月3日從寧夏回族自治區《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區將力爭在10年內基本建成節水型社會建設示范省區,初步形成“南北配置、城鄉統籌、豐枯補劑”的水資源配置體系。自治區水利廳負責人就《決定》的出臺背景、未來目標等向媒體做了深度解析。
據統計,我區是全國水資源嚴重匱乏地區之一,人均水資源可利用量670立方米,為全國的三分之一,經濟社會發展用水主要依賴限量分配的黃河水資源。特別是近年來黃河來水減少,水資源日益短缺,供水矛盾日益突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標志著中國水利事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寧夏作為引黃灌區主要省區,水利事業更是迎來了改革發展的黃金時期。”自治區水利廳負責人如是說。
為加快推動寧夏水利事業科學發展,7月6日,自治區黨委、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決定》在深刻剖析“中央一號”文件的基礎上,結合寧夏實際水情,確定了我區今后水利發展的目標任務:力爭通過5年到10年時間,基本建成節水型社會建設示范省區。“十二五”期間,黃河防洪(凌)基本達標,賀蘭山東麓防洪排水綜合體系基本建成,中小河流、重點水庫、山洪災害及抗旱應急等防災減災薄弱環節得到明顯加強;形成“南北配置、城鄉統籌、豐枯補劑”的水資源配置格局,全區耗水總量控制在41.5億立方米之內,同時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力爭立項建設大柳樹水利樞紐工程。到2020年,寧夏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3以上,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能力大幅提升。(記者 李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