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與環境學者范曉昨晚給《第一財經日報》發來呼吁信,建議汲取云南盈江和日本地震的教訓,加強大型工程的規劃、建設及其災害管理。
這封呼吁信稱,云南盈江5.8級地震發生在與怒江斷裂帶相交的大盈江斷裂帶上,這次地震再次證明了包括怒江等大斷裂帶在內的滇西地震帶的高度活動性,以及在怒江等中國西部河流上進行大規模梯級水電開發的地質風險。
呼吁信提出了6點建議:
對于中國西部大江大河上擬建而未批未建的大型水電工程、大區域調水工程,應暫行擱置、慎重決策,進行更為全面細致的地質、生態、社會等環境影響的科學評估與論證;
對未批先建的大型水電工程,應堅決停工,完成和完善相應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以及行政審批等程序;
對已批在建或已建成的大型水電工程,應認真總結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災害的經驗教訓,按國家有關法規要求,完成和完善地震、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系統,對其影響區域的設防標準、設防現狀進行認真核查,限期完成未達標建筑特別是重要公共建筑的加固或改造,完成和完善預警預報、避險救災體系的建設;
徹底摒棄那種追求水能開發利益最大化的、非科學的、不可持續的全江全流域梯級水電開發模式,按照法律法規,對中國西部尤其是青藏高原的天然河流采取特殊保護政策,對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環境功能、景觀功能以及可能因大型工程誘發重大地質災害的河段及流域,劃定保護區,禁止興建大型工程以及進行其他有損環境的開發活動;
在人口密集區、城鎮集中區,具有重要環境功能的水域周圍以及其他環境容量已經飽和的區域,限制或禁止新建、擴建高風險的重化工等大型工程項目或工業園區;
在全社會開展持續的、深入的防災減災的公民教育與能力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