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萊蕪市按照“科學開源、節流優先、治污為本、綜合利用”的原則,堅持“政府主導、部門推動、企業單位和市民積極參與”的工作思路,深入開展了節水型城市創建活動,順利通過了省級節水型城市驗收。工作中,萊蕪市注重抓了六個結合。
水資源管理與供水管理相結合
為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城市地下水資源,有效控制地下水位下降,萊蕪市加強了城市地下水資源使用規范化管理,要求自備井使用單位必須申領《取水許可證》,安裝質量可靠的計量設施,并嚴格按照計劃用水量取水,同時交納地下水資源費和污水處理費。近年來,他們又對城市地下水開采建立了更為嚴格的管理制度,市區取水實行總量控制,制定了《城區自備井關停計劃》,明確要求在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禁止再新批自備井,逐步壓縮地下水開采量,對原有自備井按計劃逐步關閉。同時,積極發展城市集中供水管網,加大對城中村和用水企業大戶的集中供水力度,保證了城市供水安全。
計劃審批與價格調節相結合
為強化節約用水,萊蕪市將用水劃分為居民生活用水、行政事業單位用水、工業商業用水、建筑及其他用水、特種用水五類,并明確規定了五類用水的具體價格和用量標準。萊蕪市明確規定:除特別干旱的年份,城市居民每戶每月用水計劃為9立方米,其余各類用水也都規定了詳細的定額標準。每兩年進行一次年度用水計劃調查,對市區范圍內用水情況發生變化的單位,依據定額核算出新的用水計劃。全市600多家用水單位每月都到節水辦公室辦理當月用水計劃,從而加大了全市用水計劃的控制力度,避免了浪費。此外,萊蕪市充分利用價格杠桿,將居民生活用水綜合水價確定為每立方米2.62元;行政事業單位用水綜合水價為每立方米3.05元;工業商業用水綜合水價為每立方米3.10元;建筑業及其它用水綜合水價為每立方米3.96元;特種用水綜合水價為每立方米6.06元;超計劃用水,按水價的5倍標準予以征收。水價的浮動增強了市民的節水意識,有力地促進了城市節水工作的開展。
開源補水與節流保水相結合
中水回用是循環利用水資源、節約用水的有效途徑。萊蕪市將污水處理廠生產的中水逐步用于工業生產、沖刷廁所、綠化澆灌、建筑施工等。2004年,萊蕪市第一污水處理廠至山東泰山鋼鐵公司兩條中水回用管線竣工,日供泰鋼中水1萬立方米;2007年,第二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管線開工建設,協議日供萊蕪電廠中水3.5萬立方米,中水回用率將達到63%。同時,加強了新建建筑中水回用設施建設,明確規定在城市規劃區內,凡是房屋建筑總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以上、或日用水量超過200立方米、或居住人口達到3000人的居住小區,都必須配套建設中水設施。按照這一要求,萊蕪市在濱河小區投資174萬元建設中水回用設施,日處理污水能力1200立方米,年節水40多萬立方米。目前,已有10余個小區建設了中水回用設施。此外,市政府投資在牟汶河、孝義河、匯河、蓮河等河流實施了筑壩蓄水工程,在孝義河、匯河、蓮河等河流城區段建設攔河壩45座,年蓄雨水總量達到2億余立方米。通過攔河蓄水工程建設,不僅蓄積了雨水,也涵養了地下水源,既滿足了大中型企業用水,也滿足了綠化建設用水,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節水器具應用與戶表改造相結合
為促進節水型城市創建,萊蕪市加快了節水先進技術的推廣,凡設計達不到節水標準要求的建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一律不予辦理開工許可證,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淘汰產品一律不得在市場上進行銷售,從而使市區內所有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公共民用建筑,全部使用了符合國家應用技術標準的陶瓷芯片密封水嘴和一次沖洗量為6升的便器,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100%。對城市居民的供水用表,他們按照“一戶一表,計量出戶”的標準,制訂方案進行改造,凡新建及已建成但尚未入住的居民住宅,強制推行“水表出戶、一戶一表”施工,全部達到終端計量、收費的要求。對已交付使用的居民住宅,本著“統一規劃,積極推進,量力而行,分步實施”的原則,重點對西關片區、東風片區、東方紅片區、官寺片區、孫故事片區、董花園小區、石家莊小區、畜牧局小區、蓮河小區等居民區進行了戶表改造,現已改造1000余戶,取得了較好效果。
科技創新與管網改造相結合
萊蕪市積極開展節水技術創新,大力實施一水多用、串聯使用,盡量提高工業冷卻水循環倍數,提倡少用水或不用水工藝,積極推廣使用先進節水設備和技術,充分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達到了節約用水的目的。為減少供水漏失,他們對城市供水管網進行了全面摸底排查,對運行時間長、管網老化、漏失嚴重的管網擬定了改造方案,計劃全部進行改造,2007年改造完成朝陽片區供水管網30公里,去年又投資700余萬元,改造管網40公里,逐步提高了城市供水管網的完好率。
單位創建與爭創“節水型”城市相結合
節水型單位(企業)的創建是節水型城市創建的基礎。為推動節水型單位(企業)創建,萊蕪市積極引導企業加大內部用水管理,完善用水計量手段,加強定額管理,積極開展節水活動。企業內部也加大了技改力度,積極引進新技術,改造供水設施,采用新器具,實現了水的循環利用,杜絕了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合理用水,取得了顯著成效。政府對節水型單位 企業 給予表彰,并優先考慮新增用水定額、優先安排節水示范項目等,強化了企業用水管理,促進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全市節水型單位(企業)達到75家。同時,以開展節水型企業 單位 為載體,以點帶面,帶動全市工業企業節水工作的全面開展,也帶動了學校、社區、居住小區節水工作的開展,增強了全社會的節水意識,促進了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的全面開展。
□王常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