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出爐。這一首個國家水資源戰略規劃要求到2020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GDP)用水量較2008年降低50%左右,并提出在此基礎上到2030年再降40%的中長期目標。
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侯宇軒指出,該規劃的出臺無疑釋放了一個強大的信號,那就是我國目前粗放型的用水模式將進入調整階段,盡管規劃提出的目標難度較大,但是至少開啟了國家層面對水資源布局的重視。通常,為了穩固該政策的推行力度,后續會出臺類似的配套政策或是相應的子文件,這將產生強大的集聚效應,進一步鞏固國家水資源戰略規劃。
工業、農業、生活用水目前的狀況都不盡如人意,工業用水中低價競爭較為嚴重,農業用水中浪費現象較為突出,生活用水中也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要改變這種現象工業產業升級尤為重要,不僅是水資源的節約問題,同時也應推行水資源的循環再利用。面向的大眾不僅是國家、企業、更多的是居民,水價改革也將進一步加速,只有全方位的滲入才能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環保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我國每年水利建設的投入相當大,可以說目前的水價還帶有很強的公益性色彩,未來不排除通過上調水價的方式來促進水資源節約。《規劃》提出要逐步建立水權制度,運用市場機制優化配置水資源,完善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積極推進水價改革。因此,國內水價長期存在上漲的壓力。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指出,各地區流域特點迥異,并不適合統一的發展模式,地方經濟條件與資源稟賦也各有突出,相應的規劃便不能一概而論,只有適合地方特色的規劃才是最有效的方式。另外,十二五期間,有關流域治理的問題將會更顯突出,有必要通過規劃形成戰略布局,以便更好地進行宏觀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