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時報訊(記者 高敏)2006年的大旱天氣“烤”出了水利不僅是農業的命脈,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基礎產業。日前,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水利發展的決定》(簡稱《決定》),“十一五”要解決1100萬人的飲水安全。
“十一五”增供水14億立方米
《決定》稱,目前全市有1000余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尚未解決。按現有供水能力測算,約有10座縣城、一半以上鄉鎮近期將嚴重缺水,1305座病險水庫亟待整治。
為此,《決定》稱,“十一五”將新增供水能力14億立方米,到201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000平方公里。到“十一五”末,基本保障縣級以上城市和重點集鎮的防洪安全。到2015年,力爭全市城鎮堤防基本達標。
逐步提高水資源費征收標準
《決定》要求,有重點防洪工程建設的區縣要從城市建設維護費、房屋建設配套費中分別安排15%以上的資金,用于城鎮防洪建設。
同時按照“小步快走,逐步到位”的原則,逐步提高水資源費的征收標準。對出讓河道砂石資源開采權要實行公開拍賣。
非農水利工程水價年內調整
非農用水利工程水價年內按“成本加合理利潤”的原則調整到位。《決定》還明確,農業水利工程水價力爭在2010年達到“成本水價”。
對于準公益性水利工程,實行政府支持和業主投入相結合;而以經營性為主的水利水電工程,則建立多渠道融資的投資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