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威海分校自今年5月份以來,全面立足于推進學生“社會實踐經歷”教育。商學院結合學校實施“三學期”教學實際,充分考慮學生自身特點,以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促進每位學生的成長成才為出發點,開拓創新,積極探索,全面啟動大學生日常社會實踐活動,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在高校文科院系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寬平臺、廣參與、促成長”的有效模式。其中,在今年西南旱情的影響下,“關注點滴,關住點滴”調研宣講團走出象牙塔,把握社會動態,服務威海一方,先后走進威海水文局、威海水務集團、威海高區西文化生活小區、昌鴻小區等地,開展一系列的調研宣講活動,將節水、愛水、護水的理念一路宣講。
走訪水文局 探尋出真知
為了進一步調研威海地區水資源現狀和利用結構,加深團隊實踐的廣度和深度,6月25日上午,“關注點滴,關住點滴”團隊一行四人來到威海市水文局開展調研實踐活動。
常言道:“萬事開頭難。”的確,此次的實踐可謂一波三折,盡管大家事先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但由于團隊成員對威海地況不甚了解,所以在烈日下行走了整整兩個多小時,中途繞了很多彎路,問了許多路人才找到威海市水文局。隨后,水文局的王仁寶科長熱情地接待了大家,并向大家介紹水文局技術科骨干即威海市水資源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張明芳教授。盡管近階段張教授工作十分忙碌,但熱情友善的張教授依然停下手中的工作,耐心詳細地回答了團隊成員的每一個問題,以最權威的數據顯示了威海目前水資源的儲備狀況和利用情況,詳細到威海市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資源配置的具體細節,并告訴大家不必慌張,現階段威海市并不缺水,但如果不合理規劃、節約用水,在不久的將來很可能面臨水資源緊張的局面。除此之外,水文局按照上級指示,現在正在進行新一輪的水資源普查,其中也發現不少問題并計劃采取相應措施。總之,張教授表示團隊的調研實踐課題非常有價值,鼓勵大家應盡心盡力地做下去,相信會有很好的效果。
張教授給予的肯定給了團隊很大的信心和決心,此次實踐雖不是一帆風順,但受益匪淺、成果豐碩,團隊得到了大量第一手的資料和數據,掌握了威海市水資源的最新動態。同時,也十分感謝水文局的領導和有關人員們對山大學子實踐的支持與幫助,這一切更加堅定大家以后要做得更好,為威海市的和諧穩定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為了進一步了解威海市水價情況和居民用水量現狀,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商學院“關注點滴,關住點滴”調研宣講團的成員走進威海市水務集團高區營業廳,對相關人員進行了采訪。
7月2日,團隊一行四人走進威海市水務集團高區營業廳。當踏進大廳時,“誠信水務,情潤萬物”的標語便映入眼簾,不禁感受到水務集團服務之熱忱、待人之真誠。說明來意后,營業員李女士熱情地招待了大家,對團隊成員提出的問題給予耐心詳盡的解答,并告訴大家目前為止,在水價方面威海市還沒有采取提高水價等相關措施,仍然實行階梯式水價并維持原狀。在居民用水量方面,每戶居民平均每月用水量大致在8—12噸左右,用水量基本保持穩定。同時,李女士還強調,盡管現在威海地區水資源還不太緊張,水價相比其他城市還不算很高,但是如果居民節水意識不進一步提高,浪費污染水資源的行為不進一步遏制的話,未來的水資源狀況則會不容樂觀,這進一步表明了團隊實踐的價值性和緊迫性。最后,李女士高度贊揚了我校大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的實踐精神,對團隊給予了熱切的期望和真誠的鼓勵,希望團隊的調研宣講最終取得良好的效果。
團隊的本次實踐活動順利結束,在實踐中,大家收獲真知,收獲感動,提高能力,提高水平,為以后的調研宣講進一步奠定堅實基礎,相信團隊在今后的實踐中會越走越精彩!
走進戚東夼,團隊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和經驗。這里的醫護工作者對大學生們熱情的接待,對大家實踐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帶給宣講團太多的感動和感謝。走出戚東夼,大家帶著顆感恩的心,揣著十足的信心,下定決心要腳踏實地走好醫改宣講的下一站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