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十二五計劃的開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社會、經濟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水務作為一個特殊領域,也毫不例外,其運行機制也將直面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
我國原有的水務機制是在當時的計劃經濟條件下制定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供水企業長期政企不分、政資不分,傳統體制下國家與企業是行政隸屬關系,供水企業無法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法人實體;舊體制下企業利潤低下甚至于出現虧損,直接影響了水務體系的實施質量;監督機制等配套制度不完善。造成水務質量低下、責任不能落到實處。
發達國家常用的水服務和水管理方法是,水業實現私營化,政府允許企業采取特許權經營、資產仍歸政府所有,但交給經驗豐富的號業公司管理。水務公司不僅運營水廠和俳水管網,而且負責建設并維護供水系統。同時,在城市內部、污水處理也是水務公司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這樣可以把污水排放、處理和管道兩個聯臺起來,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
將水推向市場,與國外水務公司臺作。引人先進的水服務和水管理,是我國水務發展的一個途徑。引進競爭機制,有條件地允許外來資本介入,以多元化投資的方式發展水務產業,已成為各級政府的共識。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三家水務公司威望迪集團、法國蘇伊士里昂水務集團、英國泰晤士水務集團早已將中國作為其全球市場的重要部分。有關業內人士指出,引入洋水務,不但解決了國內投資建水廠資金短缺的問題,同時還帶來了先進的管理方社和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將迎來一個水務的產業的穩定發展期,從水環境凈化、水資源開發和利用、飲水安全質量的提高以及污水處理等與水務相關的各個方面都將衍生為產業,為我國水務產業帶來巨大的機遇。
1、供水價格上漲及容量增加
從全球情況看,一國的用水家庭支出約占其總收入的2%~5%,發展中國家水價比例要偏高。我國的水價情況還遠低于這個數字,北京市是全國水價最高的,其水價占家庭收入的比也僅到1.8%。因此,從居民承受力的角度看,我國水價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來自水利局的數據顯示,從我國用水情況看,2005年我國年用水總量為5547億立方米,而到2030年,國民經濟需水量將達1320億立方米,增長率為43%。
2、污水處理市場巨大的市場總量及污水處理費的上漲
2005年底,全國污水處理700余家,到2010年,全國各省市的城市污水處理率要達到70%,要實現這一目標,全國將新建污水處理廠1000多座,總投資將在4000億元左右。水價提高首先啟動的將是提高城市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因此污水處理業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及市場潛力。在“水價調漲”的利多因素加持下,不論是居民供水、污水與廢水處理、水治理工作等,都隨著用水量的增加而日益顯出誘人的前景。
我國水務產業目前還存在著產業分散,規模不足等缺陷,另外我國還缺乏水務業的領軍企業,不能適應新的水務產業特征和市場需求。另外水務產業鏈條還不完整,欠發育成熟。在十二五開局之年,中國水務發展勢頭正好,但也面臨著各項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