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水企快撐不下去了,低水價既不利于提高供水水質,也不利于幫助市民形成節水意識,最終會加重水環境污染。”日前,東莞市水務局局長張國平在接受媒體集中采訪時表示,市區水價偏低,水價提高勢在必行。
水價偏低水企難以為繼
今年下半年,東莞市人大和市政協先后對放心水工程進行調研,所視察的東莞市第六水廠和塘廈自來水公司等都普遍反映目前的水價偏低,水企難以為繼,并曬出虧本賬本。也有委員代表建議財政給予補貼,讓水企更好地發展。
對此,張國平表示,目前東莞所有的供水企業都出現經營困難的問題,“城鄉自來水企業有著公益性和壟斷性兩種屬性,應屬保本微利行業,利潤規定在8%~12%,但東莞的水企利潤普遍在4%左右,遠遠低于國家規定標準。”
張國平表示,供水企業始終是企業,需要盈利。而水務局只是一個業務主管部門,跟水企沒有利益關系,之所以主張提高水價,是因為東莞水企真的快撐不住了。
提水價是勢在必行
為何會虧本?張國平表示,原本水企利潤就低,上游成本提價了,例如水資源費從2009年的每立方米0.025元上漲到0.12元,到了下游收取水價這一環節,是由物價部門根據企業成本加適當利潤來定,但往往在市民聽證這一關無法通過。“市民對水質要求越來越高,但水價卻無法提,水企也沒有進一步改進水質的能力,最終受害的還是廣大用戶。”張國平透露,曾經發生過6個鎮街的水企一起拒絕交納水資源費的情況。
“如果投資體制不改變,將來這個狀況還會繼續下去。”張國平說,最近幾年東莞市財政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放心水工程,也許暫時還不能兼顧民生的方方面面。因此,他希望市民能接受水價的合理調漲。
“重慶水資源那么豐富,每立方米水價4.3元。東莞的用水環境與深圳一樣,深圳水價是2.3元/立方米,而東莞市區的水價僅為1.2元/立方米。”張國平認為,提水價是勢在必行,因為目前的低價偏離了價值規律,不利于市民節約用水。
中水回用解決東莞水荒
目前東莞已出現水質性缺水現象。張國平指出,破解當前東莞“水荒”,推行中水回用也是有效途徑之一。
張國平表示,據初步統計,如果東莞全市污水處理廠的尾水處理成中水回收,將為全市每人每天節省1/3的生活用水。他還透露,眼下在石鼓污水處理廠水務部門就制定了一個試點初步方案,“計劃將中水用于東莞大道沿線綠化用水,以及部分區域的冷卻用水。”而以后,水務部門也將鼓勵有條件的小區試行中水回收項目,如利用中水沖廁、清潔等。
目前國內外部分發達城市實行了城市分質供水,即將飲用水與其他類別用水分開供應,如有些地方用海水沖廁。“城市分質供水是以后東莞發展的一個方向,但目前條件尚不成熟。”張國平指出。
信息時報記者 陳武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