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申利實業最新購入的三臺“生物濾膜”中水回用設備,眼下已進入調試,月底就將投入使用,“以前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排放的水主要用于后道清洗,或者沖廁所澆草坪,以后就可以直接用于染色等生產過程當中。”企業負責人10日告訴記者,企業年度節水量將從5萬噸一下子提高到35萬噸。
向來是用水大戶的工業企業,在江陰卻已成為節水“先鋒”。據了解,隨著政府不斷引導和宣傳,電力、化工、冶金、紡織、印染等八大高耗水行業的節水改造已基本完成,目前該市萬元GDP取水量已減至34噸,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減至18噸,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提高到71%,水功能區達標率達65%。節水型工業經濟格局已初具雛形。
“不少企業家意識到節水不是簡單節約了多少噸水,而是滲透于每個工藝環節的一種理念,現在節水已是企業的自發行為。”該市水利農機局有關負責人說。江陰富盛新材料有限公司通過對生產冷卻水設備進行設計和安裝優化、合理布局,實現100%全回流再利用,使單批次的生產節省兩個半小時,相當于提高生產效率13%,按照年產5萬噸計算,無形之中增加6500噸產量,增加經濟效益470萬元。
強烈的節水意識,讓江陰把注意力前移至項目建設之初。對涉及節水的新項目,江陰要求節水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使用。“如果達不到節水要求,項目在論證過程中就會被砍掉”,有關人士介紹說,正是這樣嚴格的取水總量控制、用水計劃考核等措施倒逼了全市工業布局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涌現出一批用水效率高的高新技術企業。下一步,江陰將探索新型的節水服務,引導建立一批提供水平衡測試服務的中介機構,提供節水產品檢測和節水技術咨詢等。計劃到2013年,萬元GDP用水量小于31噸,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小于15噸,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提升至75%,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70%。(記者吳榮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