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鹽城市就將進入夏季主汛期和全年用水高峰季節。上游客水、農業面源污染和本地突發污染等對我市飲用水源地水質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我市將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應對?昨天上午,記者就廣大市民十分關注的問題采訪了市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
據介紹,鹽城市地處里下河腹部地區的東部,上游區域性洪水經過市區河道入海,“洪水走廊”的實際使得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原水水質容易受到污染,飲用水安全經常受到威脅。加上部分縣(市)城市供水設施老化,技術管理和水質檢測能力薄弱,不能適應原水水質變化和《生活飲用水標準》的實施,個別縣(市)應急水源尚未完善,汛期城市飲用水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保障飲用水安全,提高飲用水水質,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為此,作為供水主管部門,市城鄉建設局在主汛期到來之前,緊急下發通知,吁請全社會來呵護脆弱的水生態環境。”市城鄉建設局副局長鄭洪權接受采訪時說,相關單位和企業應以安全供水、足額供水為重點,組織開展本地區、本單位安全生產檢查,深入排查事故隱患,完善應急機制,落實人員措施,防范各類安全事故。凡安全供水涉及水源、水廠、輸配水管網和二次供水等各個環節,按照“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對城市供水水源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排查和整改。各供水主管部門會同環保、水利等相關部門和供水企業對城市供水水源地保護區內外污染源情況詳細調查,摸清各類污染源,全面掌握隱患情況;督促供水企業嚴格按照相關文件要求,對原水、沉淀水、濾后水、清水庫、出廠水工藝過程的嗅和味、PH、濁度、余氯、高錳酸鹽指數等主要水質指標進行全流程、高頻次監測,做到及時發現水質異常,及時做好應急處理工作。
根據可能發生的各類供水安全事故,市城鄉建設局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應急處理預案,做好應急處理設備的維護保養、應急處理藥劑的儲備,備足備齊各類搶修物資,確保一旦發生影響供水安全的事故,能夠立即啟動。并加快應急水源建設,對具備不同水系、有條件建設多水源的城市,必須建成應急水源并建設必要的取水、凈水設施和輸水管道,實現凈水廠之間的原水互供,來保證居民飲用水安全需要;同時,密切與環保、水利部門的協調和配合,讓水源地保護區內外和取水口安裝的水質在線檢測儀器聯網,實現水質監測信息實時共享;對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內外水質污染風險的排查,根據存在的安全隱患情況,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理方案;建立水源地日常巡查機制,加大對特征污染物的檢測頻率,爭取做到早監測、早發現、早告知、早處理。
此外,建設部門還要求嚴格供水安全值班和報告制度,在重要節假日和重大活動期間,各級分管領導和供水企業領導要親自帶班,遇到突發供水安全事故,要立即按規定程序上報。各級供水主管部門會同環保、公安、海事、水利、交通等部門和供水企業建立聯動預警機制,加強信息溝通和合作,做好供水安全的反恐防范和應急處理工作,確保城市供水安全。建設部門將在近期對各地汛期供水安全情況進行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