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北京之渴,6月4日,南水北調中線京石段第二次向北京市供水。而長期關注水資源問題的研究者王建擔心的是,雖然調水又一次解了北京的水之憂,但同處華北平原,北京缺水,河北、天津也不例外,調水總非長久之計。曾任職于北京環保局的王建長期研究北京水資源和水環境問題,是北京頗有點名氣的水專家。在他看來,北京的水資源問題是“正在累積的生態災難”的表現,出現這種困局的原因,則是自然降水條件減少和人為的不合理開發。
王建用一組數字佐證了他的觀點:以地表水來水量為例,北京地區的主要水庫之一官廳水庫,1955年—1960年的年均來水量是20.3億立方米,而到了2009年,這一數字銳減到0.09億立方米。目前,北京年人均水資源僅210立方米,是中國年人均水資源的1/10,是世界年人均水資源的1/40。在解放初期,北京有約400萬人口,而現在人口增加了4倍,“可是大自然的水沒有增加4倍”,王建說,北京業已成為世界上最缺水的特大城市之一。
雖然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污染形勢嚴峻的北京,通過改變發展方式、產業轉型、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等多種手段,已經在盡可能地減少對水資源的過度依賴、過度消耗、過量需求,減少水資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產生,使水資源總需求量從40多億立方米減少到34.5億立方米,維持了北京經濟的快速協調發展,但王建發現,北京城市擴張的規模效應正在吞噬結構效應和低水經濟效應。
王建擔心,1949年建成區面積只有109km2的北京,在2020年城市建成區面積將擴大到1650km2,城市規模日益龐大,承載它的水資源將越來越難堪重負。
普通居民也對北京的水資源和水環境現狀不樂觀。自然之友和北京美蘭德信息公司近期合作完成的一項調研顯示,首都市民認為北京是一個缺水又費水的城市,74%的市民意識到北京市水資源緊缺,69.6%的市民認為北京市浪費水現象嚴重,59.5%的市民擔心水資源枯竭,面臨無水可用的局面。46.3%的市民認為北京市水資源的主要問題是水質污染嚴重,56.7%的市民認為水資源緊缺問題非常緊迫。
首都市民希望大力推廣使用中水,調查結果顯示,80%的市民認為使用中水有利于節約水資源,20%的市民覺得使用中水可以降低用水成本,使水價更便宜。63.4%的市民希望家里安裝中水設施,但調查樣本中只有4%的家庭鋪設了中水管道。
首都市民贊成實行階梯水價。81.5%的市民贊成實施階梯水價,表示愿意參加階梯水價聽證會的市民高達53%,其中表示非常愿意的占到17.9%。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姜文來研究員則分析稱,階梯水價自2004年提出以來一直沒有實施,原因在于其實施有一系列的條件。如對某些管道進行改造,對于人物分離的情況進行科學鑒定,對以每戶家庭每個人用多少水有一個科學的定量,“這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的時候,貿然推行階梯水價存在一定困難。特別是實行階梯水價的時候要考慮社會成本,包括管理成本等等。”姜文來說,綜合看來,階梯水價還需要進行充分論證,實施階梯水價應該附加的一些必要條件應當予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