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的江蘇,傳統“水利”概念正在發生變化,新的“大水利”思路更加突顯環境協調的新理念,助推全省邁向人水和諧的新境界。
省水利廳領導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又好又快建設新江蘇,水利系統責無旁貸。與傳統水利重在工程本身建設,著眼解決農業灌溉、防洪、排澇不同,現代水利必須全面關注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類水問題,做到水利工程建設與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環境同步。
思路一變天地新。針對江蘇水利建設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新亮點。水利廳專家分別作出點評。
河塘綜合整治扮靚新農村
場景實證:江陰市南閘鎮龍游村綿延4公里、地跨3個村的工農河清淤整治一新,河面綠水盈盈,兩岸花木成行,釣翁悠閑垂竿,好一派水鄉田園風光。
55歲的河道協管員譚玉祥說:以前,工農河可是有名的“垃圾河”,沿河的龍游村還頂著“癌癥村”的惡名。如今政府搞“家河”整治,這么大的變化真是沒想到!
新聞背景:由于種種原因,江蘇省農村河道多年沒有得到系統治理和維護,許多河塘淤塞嚴重、水質惡化、垃圾遍布,既影響排灌功能,又影響農村生態環境、農民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省委、省政府聽民聲,順民意,決定將農村主要河塘全部疏浚整治一遍,并把這項工程列為政府的實事工程和新農村建設重點工程,明確規定不準向農民收取一分錢,全省農民忠心擁護并熱情參與。今年,全省農村河道疏浚整治取得突破性進展,完成縣鄉河道疏浚3501條,村莊河塘整治4.42萬條(個),清淤總土方達3.98億立方米,超額完成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任務。
最讓農民舒心的是,江蘇并沒有把農村河塘疏浚當作單純的傳統水利工程,而是當作一項生態環境工程加以實施。根據科學規劃,全省農村河塘綜合整治與土地復墾、道路建設、環境整治、植樹造林、水產養殖、衛生設施配套等有機結合,一舉數得,扮靚了新農村。
權威點評: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問題,與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面廣量大的農村河塘既是承擔農村灌溉排澇任務的基礎性工程,又是農村環境的重要載體。在實施河塘疏浚整治時突出環境功能,解決新農村建設中農民群眾最迫切、最期待的問題,是我省構建和諧社會在農村的生動實踐。
拉長水利工程的環境“短腿”
場景實證:如果從天空俯視163公里長的淮河入海水道,環保生態工程與水利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建成的效益盡收眼底——寬闊的河道直通大海,承擔清、污分流任務的南、北偏泓猶如兩條巨龍并肩前行,沿線1838公頃綠化帶構成一條令人賞心悅目的“綠色長廊”。
省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管理局局長戴元峰告訴記者,入海水道工程實施方案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最大限度地實現了人水和諧相處。
國家環保總局領導稱贊說:“淮河入海水道環境保護工程建設所取得的成功經驗和卓有成效的實際效果,可供類似水利重點工程建設學習借鑒。”
新聞背景:江蘇近年在水利工程建設中,一個顯著變化就是放大了工程的綜合效應,同步考慮了環境水利工程的建設和水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的提升。僅“十五”期間,全省直接用于水土保持和水環境改造的工程投資就達4.4億元,促進了水環境的改善和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放眼全省,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拉長環境“短腿”的案例比比皆是,環太湖控制和沿江引排工程、蘇州的西塘河引水工程、揚州市沿山河整治、徐州市古黃河整治等一大批集生態、生活、環境等功能于一身的環境水利工程相繼建成。
如今,有水利工程的地方,往往成為當地環境美好的場所,一些重點水利樞紐成了人們旅游觀光的好去處。近6年中,我省已建成溧陽市天目湖旅游度假區、江都水利樞紐旅游區、泰州引江河風景區等11家國家水利風景區。
權威點評:江蘇水利工程眾多,是名副其實的水利大省。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是一對矛盾,但是通過科學規劃、優化設計,就可做到水利工程與資源環境相得益彰。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設,除滿足防洪、灌溉等基本水利功能外,還要建成生態環保的“綠色工程”,這是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方向。
水利進城為都市添彩
場景實證:南京市秦淮河三汊河入江口處新添的“景觀水閘”,成為附近市民賞景留影的好去處。夏季閘門開啟時,如兩道銀色巨龍騰空,雄偉壯觀;冬季閘門關閉時,因水位落差形成壯觀的人造飛瀑。
據省秦淮河管理處主任陳振清介紹,三汊河口新添的美景,其實只是外秦淮河“引江換水”工程的“副產品”。近年來,省和南京市投入巨資,對外秦淮河環境進行綜合整治。隨著去年“引江換水”工程的實施,秦淮河終于實現了河清、岸綠、景美的夢想。
新聞背景: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江蘇城市發展中的各種水問題也更加突出。2004年,省委書記李源潮對加強城市水利建設作出明確指示,要求不僅要保證城市水安全,而且要把城市河道建成最美的水環境。全省水利部門從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突出的水安全和水環境問題入手,大力推進水利進城。本著以人為本、人水和諧的治水理念,以及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景觀統籌規劃、綜合治理的原則,我省組織開展了城市水利規劃的編制工作,并在一批城市水利工程中付諸實施。
“十五”期間,全省城市水利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6億元。蘇州的城河治理、無錫的梅梁湖及五里湖水環境建設,以及南京的秦淮河、泰州的鳳凰河、淮安的文渠河、宿遷的廢黃河整治等一批重點城市水利工程,不僅成為城市防洪保安的重要基礎設施,而且成為城市搶眼的新風景區。
省水利廳領導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又好又快建設新江蘇,水利系統責無旁貸。與傳統水利重在工程本身建設,著眼解決農業灌溉、防洪、排澇不同,現代水利必須全面關注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類水問題,做到水利工程建設與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環境同步。
思路一變天地新。針對江蘇水利建設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新亮點。水利廳專家分別作出點評。
河塘綜合整治扮靚新農村
場景實證:江陰市南閘鎮龍游村綿延4公里、地跨3個村的工農河清淤整治一新,河面綠水盈盈,兩岸花木成行,釣翁悠閑垂竿,好一派水鄉田園風光。
55歲的河道協管員譚玉祥說:以前,工農河可是有名的“垃圾河”,沿河的龍游村還頂著“癌癥村”的惡名。如今政府搞“家河”整治,這么大的變化真是沒想到!
新聞背景:由于種種原因,江蘇省農村河道多年沒有得到系統治理和維護,許多河塘淤塞嚴重、水質惡化、垃圾遍布,既影響排灌功能,又影響農村生態環境、農民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省委、省政府聽民聲,順民意,決定將農村主要河塘全部疏浚整治一遍,并把這項工程列為政府的實事工程和新農村建設重點工程,明確規定不準向農民收取一分錢,全省農民忠心擁護并熱情參與。今年,全省農村河道疏浚整治取得突破性進展,完成縣鄉河道疏浚3501條,村莊河塘整治4.42萬條(個),清淤總土方達3.98億立方米,超額完成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任務。
最讓農民舒心的是,江蘇并沒有把農村河塘疏浚當作單純的傳統水利工程,而是當作一項生態環境工程加以實施。根據科學規劃,全省農村河塘綜合整治與土地復墾、道路建設、環境整治、植樹造林、水產養殖、衛生設施配套等有機結合,一舉數得,扮靚了新農村。
權威點評: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問題,與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面廣量大的農村河塘既是承擔農村灌溉排澇任務的基礎性工程,又是農村環境的重要載體。在實施河塘疏浚整治時突出環境功能,解決新農村建設中農民群眾最迫切、最期待的問題,是我省構建和諧社會在農村的生動實踐。
拉長水利工程的環境“短腿”
場景實證:如果從天空俯視163公里長的淮河入海水道,環保生態工程與水利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建成的效益盡收眼底——寬闊的河道直通大海,承擔清、污分流任務的南、北偏泓猶如兩條巨龍并肩前行,沿線1838公頃綠化帶構成一條令人賞心悅目的“綠色長廊”。
省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管理局局長戴元峰告訴記者,入海水道工程實施方案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最大限度地實現了人水和諧相處。
國家環保總局領導稱贊說:“淮河入海水道環境保護工程建設所取得的成功經驗和卓有成效的實際效果,可供類似水利重點工程建設學習借鑒。”
新聞背景:江蘇近年在水利工程建設中,一個顯著變化就是放大了工程的綜合效應,同步考慮了環境水利工程的建設和水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的提升。僅“十五”期間,全省直接用于水土保持和水環境改造的工程投資就達4.4億元,促進了水環境的改善和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放眼全省,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拉長環境“短腿”的案例比比皆是,環太湖控制和沿江引排工程、蘇州的西塘河引水工程、揚州市沿山河整治、徐州市古黃河整治等一大批集生態、生活、環境等功能于一身的環境水利工程相繼建成。
如今,有水利工程的地方,往往成為當地環境美好的場所,一些重點水利樞紐成了人們旅游觀光的好去處。近6年中,我省已建成溧陽市天目湖旅游度假區、江都水利樞紐旅游區、泰州引江河風景區等11家國家水利風景區。
權威點評:江蘇水利工程眾多,是名副其實的水利大省。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是一對矛盾,但是通過科學規劃、優化設計,就可做到水利工程與資源環境相得益彰。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設,除滿足防洪、灌溉等基本水利功能外,還要建成生態環保的“綠色工程”,這是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方向。
水利進城為都市添彩
場景實證:南京市秦淮河三汊河入江口處新添的“景觀水閘”,成為附近市民賞景留影的好去處。夏季閘門開啟時,如兩道銀色巨龍騰空,雄偉壯觀;冬季閘門關閉時,因水位落差形成壯觀的人造飛瀑。
據省秦淮河管理處主任陳振清介紹,三汊河口新添的美景,其實只是外秦淮河“引江換水”工程的“副產品”。近年來,省和南京市投入巨資,對外秦淮河環境進行綜合整治。隨著去年“引江換水”工程的實施,秦淮河終于實現了河清、岸綠、景美的夢想。
新聞背景: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江蘇城市發展中的各種水問題也更加突出。2004年,省委書記李源潮對加強城市水利建設作出明確指示,要求不僅要保證城市水安全,而且要把城市河道建成最美的水環境。全省水利部門從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突出的水安全和水環境問題入手,大力推進水利進城。本著以人為本、人水和諧的治水理念,以及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景觀統籌規劃、綜合治理的原則,我省組織開展了城市水利規劃的編制工作,并在一批城市水利工程中付諸實施。
“十五”期間,全省城市水利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6億元。蘇州的城河治理、無錫的梅梁湖及五里湖水環境建設,以及南京的秦淮河、泰州的鳳凰河、淮安的文渠河、宿遷的廢黃河整治等一批重點城市水利工程,不僅成為城市防洪保安的重要基礎設施,而且成為城市搶眼的新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