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春季,西南5省遭遇世紀大旱,5000多萬同胞受災。這場少見的世紀大旱使2000余萬同胞面臨無水可飲的絕境。當前,西南大旱并沒有因為雨季的臨近而得到緩解。在這場罕見的大旱中,城市用水的豐沛與農村用水的匱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水資源的合理分配與綜合利用,節制用水的意義再次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作為全國的豐水地區,西南5省卻在旱情來臨時一度鬧上了“水荒”……
與此同時,4月28日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審議并通過了《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提出今年將出臺資源稅改革方案,這一方案的出臺顯得是恰逢其時。此前,有公眾表示這樣的質疑:如果對水資源全面征稅,那水價是不是會漲?一時間由這場世紀大旱引發的關于水資源的思考接踵而來。
水資源管理應符合中國國情
對水資源管理有著深入研究的,中國水網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循環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IVA)外籍院士吳季松教授,早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技部門和中國政府工作時,便提出了一系列水資源標準和“生態水”的概念。
在接受中國水網記者采訪時吳季松指出,水資源作為稀缺資源,應當統一管理,在主管部門統一的法規和政策指導下,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和優化配置水資源,各部門互相配合,互為補充,真正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據資料顯示,到3月中旬,云南省庫塘蓄水僅為46億立方米,比上一年同期偏少近18億立方米。貴州省已建成的17893處蓄水工程中,中型水庫僅34座,99.9%都是小型水庫,總蓄水量不到20億立方米。因為缺乏必要的水利設施,特別是缺少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再加上云南、貴州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出現了降水量雖高但收集雨水能力弱,水資源雖豐富但利用率低的情況。
對此,世界銀行高級環境與市政工程師樊明遠告訴中國水網記者,目前,在我國尚未形成一種用行政區域管理水資源的機制,這是既是當前我國水資源管理的特點也是缺點。將行政管理與流域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合理利用流域中的水資源,做合理的流域規劃,制定一套既符合中國國情,又符合自然規律的水資源管理機制,是促進我國水資源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徑。同時,水資源管理的加強定將促進節水技術的進步。
節制用水的關鍵在于落實
西南地區的特大旱災已演變為深刻的水危機。如今,走在城市的街頭不難看到這樣的警示語:“珍惜每一滴水、就是珍惜生命”、“今天,你節約用水了嗎”……這一場世紀大旱,讓我們更為深刻地體會了“未雨綢繆”的意義,節制用水、保護水資源,是人類生存大計。
中國水網專家、河北農業大學城建學院教授劉俊良對中國水網記者表示,面對這一罕見旱情,值得深思的是水源問題。水污染控制和非傳統水資源開發利用是解決缺水問題最有效途徑,節制用水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并支撐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可持續提高的最有效手段。
諸如雨水收集利用,污水處理后用于灌溉、工業冷卻、市政用水等都是開源節流很好的手段,而且如果長期堅持水污染控制,滇池等區域內重要流域水質會滿足用水要求,那么能解決多少人的用水問題?劉俊良反問道。
2004年,國家發改委與科技部共同組織編寫了《中國節水技術政策大綱》(以下簡稱《大綱》),指導節水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緩解水資源對經濟發展的制約,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洞缶V》指出,節約用水、高效用水是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徑。節約用水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我國萬元GDP用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工業萬元增加值取水量是發達國家的5-10倍,我國灌溉水利用率僅為43%,為世界先進水平的二分之一,節水潛力很大。
談及我國的污水處理技術,他不無自信地說:“我們國家目前污水處理技術并不比國外落后多少。”節約用水的口號喊了20多年,其關鍵在于有效落實。他表示,如果管理部門可以摒棄部門的利益,以節水為最終的目的,以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為前提開展工作,“節制用水、保護水資源”將使更多的人受益。同時,節約用水概念的推廣將促進水資源費調整工作的開展。
水資源費突顯價格杠桿的意義
西南5省遭遇特大干旱,引發人們對水資源合理利用的辯駁。而國務院提出的今年將出臺資源稅改革方案,勢必將領航水資源費的調整方向。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指出:“開征資源稅對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的作用不可小覷。百姓會挑選適合自己的消費方式和消費模式,理智選擇。比如水價漲了,那人們在生活中就會自覺節水,有利于節約能源。”
樊明遠也表示,我國水資源較為缺乏,價格無疑將成為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杠桿。但是,正如劉俊良所說,“如果單純地把水資源管理看作是收水資源費,那將是極其危險的”。對此,樊明遠強調了信息公開的作用,要使百姓明白價格的成本與漲價的緣由,同時,水資源費的調整一定是在合理范圍之內的。
從成本角度來講,污水處理成本要遠遠高于供水成本,當前我國的污水處理費低于供水水價,出現了成本“倒置”的現象。同時,中水的利用因為沒有價格的杠桿,而無法得以推廣,表現為自來水與中水的價格層次尚未拉開。因此就目前來看,價格將成為衡量水資源合理利用的有效杠桿。樊明遠如是說。(中國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