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買不來放心水”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深圳市寶安區等原特區外的部分居民,在今年的深圳市“兩會”上,張新平、鐘華等市人大代表曾強烈呼吁,加快推進特區供水一體化進程,以期盡早實現深圳市供水“同城同網同質同價”。
10月16日,記者從深圳市水務局獲悉,深圳市整合村級水廠、接收供水“中間層”等工作已取得可喜性進展。
對于原特區外部分居民用水“價高質低”的主要原因,深圳市人大代表認為經營主體混亂是“病原體”,對此深圳市水務局表示認同。
據悉,目前寶安區部分街道供水運營主體不一,供水行業存在“多頭管理、體制混亂、各自為戰”的情況,以寶安區民治街道為例,轄區內就有3家企業負責供水。由此導致寶安區部分街道居民要喝“高價水”。
原因在于部分街道一級的供水企業不能抄表到棟(戶),而是由各街道社區股份公司或物業管理處負責集中抄表上繳,增加了中間的服務收費。如民治街道牛欄前社區近2萬戶居民的水費高達5.5元/立方米。
另外,由于投資主體不明,毀損或老化嚴重的水管無人改造,寶安區部分片區水耗大、水質差。
據深圳市水務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原特區內居民的用水均由深圳市水務集團提供,原特區外居民用水一部分由深水寶安、深水龍崗等供應,還有一部分街道只能依靠本地水庫供水。
由于歷史原因,當時每個街道均成立了一家供水企業,各供水企業僅能向本街道主要區域供水,部分偏遠片區原農村只能利用當地山塘水庫自建小水廠為村民供水,供水水質和水價有較大差異。
近年來,深圳市一直在積極推進村級水廠整合、供水“中間層”接收工作。2008年,深圳市政府出臺《深圳市村級自建供水設施整合工作方案》,要求以各區政府為主體,通過關、停、并、轉等措施對村級小水廠進行整合。
目前,已有5座村級水廠停止供水。但是由于對水廠和管網的補償標準難以達成一致,整合工作進展受到影響。
村級水廠整合進度受阻的情況已引起深圳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深圳市政府辦公廳已將此項工作列入深圳市政府督辦事項。
深圳市水務局有關人士表示,今年將進一步加快剩余多層供水“中間層”的接收進度,同時啟動高層供水“中間層”的接收工作,力爭到2015年在全市范圍內實現供水企業抄表到戶。
據了解,早在2008年,深圳市水務主管部門報請市政府印發了《關于寶安、龍崗和光明新區供水管網建設投資和維護管理方式的意見》,明確在4年內,由市、區政府和供水企業按照1:1:1出資比例,投入13.6億元對原特區外股份公司轄區內的供水管網進行改造,改造后由供水企業直接抄表到戶。
目前一期工程已于去年底完成,共改造174個社區供水管網,受益人口50多萬。深圳市水務局有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二期工程已報深圳市發改委提請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