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衡水電(通訊員趙占木 燕趙都市報記者孟憲峰)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對農業用水實行“提補水價”機制,促進節水農業發展,使節水率達到了20%至30%。據了解,桃城區這一鼓勵農業節水的做法為全國首創。
桃城區位于嚴重缺水的黑龍港流域,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的70%以上。從2005年以來,桃城區實行“提補水價”機制,通過“一提一補”,促進節水農業的發展。“提”就是將水價提高,以充分發揮價格杠桿的經濟調節作用;“補”就是將財政補貼資金和水價提高部分作為節水調節資金,按承包地面積平均補貼給農民。
桃城區鄧莊村于2006年開始實施“提補水價”制度,根據他們村的《水價改革方案》,該村電價由0.65元提高到0.95元,政府每度電補貼0.10元。每度電提高的0.30元和政府補貼的0.10元共計0.4元作為節水調節基金,按公示的承包地面積平均發放。這樣算下來,在單位土地的用水量上,用水越少就越省錢。
桃城區水務局副局長常保軍介紹說,“提補水價”制度,基本是各村綜合電價上浮0.3元,局里再拿出0.1元,兩者共計0.4元作為調節基金,農民節水多拿的獎金就多。他說:“實行這種機制,表面上看是按耕地面積平均補貼,實際上在這一提和一補之間真正實現了獎罰,這里面暗含著競爭,激勵農民比著節水,最大限度地激發農民節水的動力。”
“提補水價”機制真正調動起農戶節水的積極性。如今,節水試點村的農戶們千方百計想著節水,澆水前整地分畦的老辦法重新用起來,有的甚至拎著水壺進行點澆……除了節水,農戶們還在節水作物上動起了腦筋,種植耗水低、收益高的作物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
據統計,目前桃城區已有63個村推行了“提補水價”制度,這63個節水試點村的農業用水年可節約680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