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授予昆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稱號。9月下旬,昆明市水務局副局長、昆明市節水辦主任龔洵木表示:“獲獎之日正是奮進之時。昆明市水務局、昆明市節水辦將把獲得這一榮譽當做有力的鞭策,繼續不懈推進昆明節水建設。大旱之年,千方百計用節水成效來緩解旱情,用節水來替代降雨不足、庫塘蓄水不足”。
2012年日收集處理污水增至170.5萬噸
9月份,昆明市第九、第十污水處理廠建設全面展開,將于2012年一季度投入運營。一期分別日處理5萬噸污水的昆明市第十一、十二污水處理廠目前已開展前期建設。同月,昆明主城18個雨污水收集調蓄池建設正在加緊建設,部分地勘、清理等前期保障工作已完成,進入進場施工階段。2012年昆明市主城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將再增六成,由目前的日處理110.5萬噸升至170.5萬噸。
2012年上半年,滇池流域2920平方公里內所有工業、生活污水和部分農業面源污染將做到全收集、全處理、全達標、全利用。
完善的法規助推節水
據有關統計,自2008年到2011年,昆明市主城自來水日供應量增加不到5%,遠低于昆明市主城人口增長和經濟增長。其中原因就是節水建設的成就。
昆明市節水辦介紹,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嚴重成為制約昆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于這樣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和水質型缺水城市來說,節水顯得尤為重要。創建節水型城市,是昆明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昆明市長期、不斷加大力度開展節水。
2004年,昆明正式成立了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工作領導小組,2008年4月,昆明又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掛帥,分管副市長主抓的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領導機構,全市一盤棋,互相配合、齊心協力、積極行動,扎實工作。
多年來,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資源管理相關法規的建設,先后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為依法開展城市節水和供水、地下水保護等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近幾年來還進一步制定實施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對城市節水管理、節水技術和節水器具推廣、節水專項資金的使用和管理等方面進行規范。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昆明已基本健全了水資源管理的法規體系,為順利開展創建工作和推進城市節水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證,使昆明水資源管理工作更加規范化、制度化,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多年來,昆明緊緊圍繞創建全國節水型城市這個中心和目標,不斷創新宣傳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動員全社會參與創建活動和節水工作。
保護地下水 與利用再生水并舉
昆明市把地下水資源作為戰略資源加以保護,依法對滇池流域的地下取水進行清理整頓,對城市公共供水管網覆蓋區域內的地下水井實施全面整治和封停,禁止新開鑿地下水井。2008年以來,主城區已封停地下水井402口。
嚴格實行節水“三同時”制度。2006年,昆明重新修訂實施了《昆明市城市節約用水管理條例》,《條例》具體規定所有新、改、擴建建設項目,都必須按照節水“三同時”制度的規定和要求,同期配套建設節水設施。目前節水“三同時”制度已得到全面實施。
此外,為推動全市節水設施特別是再生水利用設施的建設。近幾年來,昆明把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設施的建設作為節約替代優質水資源,從源頭削減水污染負荷,治理滇池及入湖河道的一項重要措施強力推進。通過建立完善再生水利用的相關法規政策,為全面推動昆明城市分散式再生利用設施的建設和再生水的利用,提供了法律保障。
為鼓勵相關單位(小區)積極補建再生水利用設施和利用再生水,昆明還在全國率先出臺并實施了再生水設施建設和再生水利用補助政策。
建立健全節水管理機制
昆明市節水建設十分注重向機制要水,發揮經濟杠桿作用。1982年以來,昆明就一直堅持實施了計劃用水管理制度,對城市非居民用水戶嚴格實行計劃(定額)用水管理。目前,主城區內已有2500多非居民用水戶被納入計劃用水管理。
推行“計量用水、定額管理、階梯水價”管理模式,昆明市走在全國前列。2002年起,昆明就進行“一戶一表”、“改表出戶”工作,對居民用水實行階梯式水價。通過合理制定水價,增強了居民用水戶節水的自覺性。目前,已有47萬自來用戶實現“一戶一表”。
昆明供水企業不斷強化供水管網檢漏工作,力求減少跑冒滴漏,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昆明城市供水管網共檢測漏點317個,2009年檢測漏量約2376.17噸/小時,2010年檢測漏量約1962.34噸/小時,2011年上半年檢測漏量約700噸/小時,檢漏效果顯著。(昆明日報 通訊員葛田 記者王密報道)